千万别小瞧「双盲实验」。这东西具有恐怖的威力,而且远不止在吃货圈。举个例子,早在欧洲古代,民间就盛行一种「放血疗法」,号称包治百病。当时无论大病还是小病,不由分说,先放点血去。后来这个疗法蔓延到整个欧美,甚至美国总统华盛顿都深信不疑。
当然最后,他被放血放死了。QC菌正是双盲实验,才破除了延续多年的迷信,把整个欧美拉入了现代科学的轨道。双盲实验奠定了现代循证医学的基础。目前FDA批准一个新药进入市场,不做双盲实验是不可能的。双盲实验就像是一把刀,任何「心理作用」带来的迷信,都可以被它一一斩断。馨馨回到今天的主题,红酒跟双盲实验又有什么关系呢?是的,就和你想的一样,科学家也把双盲实验给应用到了品酒环节中。QC菌在年,美国葡萄酒经济学家协会(AAWE)开展了一个大型的双盲品酒研究。总共测试了超过次,有名参与者,一共品尝了种不同的葡萄酒,品酒者每次品尝过后都会填一张满意度表。研究者最后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简直是「毁人三观」——品酒者的满意度,与酒的价格之间,根本没有任何关联性!甚至在某些酒的品评中,竟然出现了比较弱的负关联——也就是说,越便宜的酒大家认为越好喝!馨馨既然大规模的统计实验结果如此,那给大家两瓶酒,大家能选对更贵的酒吗?这个角度的实验当然也有人做过。在年,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RichardWiseman)在爱丁堡国际科学节上进行了一个小型的双盲实验,这个实验的内容很简单——他在超市买了一些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和香槟,每种类型的酒他都挑选了一瓶贵的,和一瓶便宜的。然后让位品酒者在双盲的实验条件下分辨哪瓶酒更贵。实验结果简直令人吃惊:这三种类型的酒总体来看,只有53%的品酒者能成功选对更贵的酒,和瞎蒙的概率差不多。在白葡萄酒(PinotGrigio)部分,品酒者的成功率为59%,这也是实验中最好的记录。而在红葡萄酒(Claret)部分,成功选择更贵红酒的人只占到39%——比瞎蒙成功率还低!馨馨既然酒的口味与价格没有关系,那我们平时为什么会认为贵的酒更好喝?这个问题就要涉及到脑科学的领域了。Caltech的科学家们就对此进行过研究。QC菌年,加州理工大学的一项实验揭示了可能的原因。在这项实验中,他们让品酒者品尝5瓶外观完全相同的解百纳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葡萄酒。这些酒上面有不同的价格标签,从5美元一瓶到90美元一瓶不等,这些品酒者最终要对每款酒的整体满意度打分。下面就是重点了:研究人员的小心机是,这5瓶酒其实并不是5种不同的酒,而是只有3种!价格标签并不是酒的真实价格,也就是说,在品尝过程中,品酒者会喝到实际上完全相同的酒,但被贴着不同的价格标签!馨馨那...品酒者能品尝出来两瓶完全相同的酒,并给它们打上相似的满意度吗?结果是令人失望的——品酒者一致表示,越贵的酒越好喝。比起10美元的酒,明显90美元好喝得多。比起45美元的,那个5美元的简直烂爆了!可是,品酒者不知道,它们是同一款酒啊,只是被贴上了不同的价格标签而已。QC菌研究人员在实验过程中对品酒者的大脑进行了fMRI(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结果发现,大脑中「眶额皮质」这一脑区在判断酒的价格过程中比较活跃,这个脑区在很多研究中都与「奖赏或愉悦」有关。很可能这个脑区的活动影响了对酒整体印象的判断,改变了品酒者的偏好。馨馨品酒这么没有科学道理吗?难道那些品酒师都是大骗子吗?当然不是。我说这些,当然不是想贬低品酒行业。毕竟这些实验的样本选取和实验过程也并非完美,还有可以商榷的地方。并且重点是,品酒作为一种「艺术审美」行为,它必然是高于大众认知的。「大众无法区别葡萄酒品质高下」完全不影响葡萄酒本身的艺术特性,就像没有经过美术训练的人很难分辨小孩的涂鸦和大师的后现代作品一样。QC菌馨馨所以,不管是品可乐,还是品酒,还是吃任何东西,我们得出「好吃」这个结论,不只是感官的作用,是吗?是的,食物的价格,品牌,产地,你的心情,这些都可以成为左右一样东西好不好吃的因素。「好吃」永远是跟一系列的环境、心理、甚至生理因素绑定在一起的。QC菌馨馨面对这么复杂的世界...我们究竟要怎样才能得到靠谱的答案呢?我们只能通过「控制变量」和「双盲实验」这两把快刀,斩断恼人的荆棘,才能得到相对靠谱的答案。QC菌这,才是科学的态度。QC菌馨馨快,给我一瓶82年的拉菲压压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