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手足口病
此病多发生在夏、秋季可散发亦可引起局部流行。以发热、口腔溃疡和手足疱疹为特征。手足口病通常在7-10天内痊愈,并发症不常见,极少病人可并发无菌性或病*性脑膜炎,其症状是发热、头痛、颈直或背痛。传染源: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病*(A组16型)和肠道病*(EV71)等肠道病*引起的传染病。传播途径:通过接触经粪--口途径传播,少数也可能通过呼吸道传播。
人群易感性:人群对手足口病病*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防病实践中发现,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及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临床症状: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粘膜。1-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有些为疱疹,皮疹不痒,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
3.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腮腺炎病*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发热伴咀嚼受阻为特征,同时可侵犯其他器官引起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和胰腺炎,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
传染源: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为传染源。病人自腮腺肿大前7日至肿大后9日有高度传染性。
传播途径:主要经飞沫传播,密切接触者亦可传染。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病例多发生在5-15岁人群。患病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力。
临床表现:多数以耳下部肿胀为首发症状,少数病例有发热、头痛、畏寒、肌肉酸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症状。1-2日后腮腺逐渐肿大,肿大先从一侧开始,局部皮肤紧张发亮,表面发红,发热38度-40度不等。整个病程10-14日。
4.水痘
水痘:是水痘-带状疱疹所引起的儿童常见的急性传染病。水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较多。临床上全身症状轻微,有发热及全身性分批出现的皮疹,以斑疹、丘疹及迅速发展的疱疹和结痂为其特征。
传染源:患者是唯一传染源,传染性强,发病1-2日至疱疹结痂时,均具有传染性。皮疹全部结痂脱落后无传染性。
传播途径:以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人群对水痘普遍易感,一次发病可终身有较高免疫力。
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无力及上呼吸道炎症表现,持续1天左右。起病后数小时或1-2日出现皮疹。皮疹首见于躯干和头部,红斑疹迅速发展为丘疹,数小时后又变为疱疹,呈椭圆形,周围有红晕,形如露水珠滴,后浑浊,疱疹常伴有瘙痒。皮疹呈向心分布以躯干为多,四肢较少,手掌及足底更少。水痘为自限性疾病,10日左右自愈。极少数人可以并发水痘脑炎、水痘肺炎等并发症。
1.这段时间白天的气温还是比较高的,但是,早晚的气温较低,那么我们就要随气温变化增减衣物。冬季参加锻炼时,更要注意及时增减衣服,有些幼儿运动出汗老师和家长要及时帮幼儿脱衣服,等到“回冷”时就很容易着凉感冒了。
2.班上要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每次不少于15分钟,使空气清新清洁,减少病菌,预防疾病。班上如果有幼儿已经发病要回家治疗,同时班级要进行消*处理。
3.要注意勤洗手,养成正确洗手这个简单的习惯,加强卫生意识,防止传染病的扩散。10月15日为“国际洗手日”,它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儿童在家庭和学校等公共场所将用肥皂洗手由一种观念转化为自觉行为。另外出门尽量站在空气通畅的地方,少到拥挤的场所。
七步洗手法
第一步洗手掌:流水湿润双手,涂抹洗手液(或肥皂),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第二步洗背侧指缝: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三步洗掌侧指缝: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
第四步洗拇指: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五步洗指背:弯曲各手指关节,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六步洗指尖:弯曲各手指关节,把指尖合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七步洗手腕、手臂:揉搓手腕、手臂,双手交换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