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长春老了八十高龄,依然精神矍铄地承担医疗工作,他的老人长寿与他的健康饮食有很大关系,而如何健康饮食,可大有学问。
已年过八旬的魏老还可以适当地承担一部分医疗工作,平日没有什么特别的锻炼方法,也不能进参、芪、木耳等补益品。就是不要妄想、少忧虑、疲倦即睡、醒来即起、即刻服用少量药物,也很少服用药物,经常吃些适当的药。将长寿的原因归结为饮食问题,他不嗜烟酒,很少吃瓜果生冷厚味滋腻的品,注重定时定量,慢咽慢咽,以清淡饮食为主。1.饮食有节,切勿过量避免“病从口入”,提倡“常带三分饥”。节食要有节制,有饱有暖,切忌大吃大喝,尤其是在大饥渴的时候,更不可暴食过多,否则「饮食自倍,肠胃亦伤胃」。突然间大量食物进入胃肠道,势必加重胃肠负担,消化液的分泌量就会不足,造成功能失调,不能及时消化,其营养就无法被及时吸收和输送。并且未完全消化的食物在胃肠道内停滞,腐化,发酵,产生毒素,既可刺激肠膜,导致下利泄泻;亦可结聚变为燥屎,腹胀气逆,气酸臭。而血液吸收甚或被吸收到血液中,还可能引起中毒,以及诱发「冠心病」心绞痛、胆囊炎、胰腺炎、糖尿病等疾病,这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甚至会导致猝然死亡。对于这一点,人们不能不注意。另外,如果点心不离口,打乱了按时吃饭习惯,就会使胃长期滞留和消化食物,得不到休息,从而破坏消化器官的工作节律,使食欲逐渐下降,导致消化功能紊乱、胃肠道慢性疾病的发生。2谨和五味,力戒偏亢人们普遍认为只要营养价值高就是好,不知道各种营养成分,既不可少,也不宜过多,要达到合理、平衡,才能对身体有益,否则,多余的营养足以影响健康。食用过多的油腻油腻、营养丰富的厚味,不仅对人体无益,反而会引起一些疾病,如疔痈疮疡等,影响身体健康。同时,在对心血管、内分泌系统、癌症的研究中,也发现许多病种、许多病例的发病原因和诱发因素,与食物中某些营养成分过高密切相关。与此同时,我们也认识到,过去认为不有营养价值的蔬菜水果中的纤维素,可促进消化液分泌,提高肠蠕动,帮助调节消化道功能,将多余胆固醇排出体外。就算身体健康没有异常,也要注意适当节制五味,多食清淡。当然,所谓淡食,并非指没有味道的食物,而是指酸、苦、甘、辛、咸五味要淡。举例来说,糖和盐是生命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但是糖过量会不停地刺激胰腺,导致糖尿病;吃盐太多,就会使体液过多,血液循环增多,使心脏、血管和排泄系统负担过重,从而导致高血压等。3把握宜忌,避弊取利饮食太过或不及均对人体不利,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的多样化,在生病的时候多了解一些热体热病而不能辛辣煎炸,寒体寒病要忌生冷瓜果,脾胃湿热重者则当少吃脂肪油腻等。若不加注意,阴虚肺病服食辛辣、动火的食物,就有可能导致咳血;肾炎浮肿若不忌盐,可以使水肿不退;胆囊炎不忌油腻,就容易反复发作;虚寒腹泻吃生冷瓜果,就会使泻利增剧。另外,在吃热药的时候,要吃一些凉性的食物,比如绿豆芽、葱椒大蒜、青豆芽等。有些药物则与食物相反,如蜂蜜与葱、荆芥与鱼蟹、柿与蟹、铁屑与茶叶等,有些则会降低或抵消药效,有些甚至出现食后中毒。总而言之,随意乱吃,对身体健康有害而无益。4.病后调养,清淡为宜病愈初期,身体衰弱,尤其是急性热病初愈时,如能适当给予适当的饮食调理,可使身体早日恢复健康。但是如果饮食不当,或在余邪还没有完全肃清前,任意吃营养厚腻与身体不相适应的食物,则其所得的结果,将会适得其反,并有可能使旧病复发。在病后,元气虚弱,消化功能受到一定的影响,容易停食,如果疾病初愈,不能掌握定量,遇上适口的小菜,便觉得鲜美可口,而不知利弊,任意进食,突然增加大量食物或油腻甘肥,以致食积内停。人体不但不能吸收营养成分,反而会成为体内未清余邪的发热燃料,助邪恋邪,遗留病根,损害机体,甚或危及生命。所以大病初愈,一定要由少而多,由淡而养,逐步进行调整,先进的清粥汤,次进浓粥汤,次进糜粥,少与之,切勿任意加食,至于酒肉,尤当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