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胃癌,很多人会想起幽门螺旋杆菌。最近体检季,看到报告上“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诊断,是不是有点惊慌失措?
感染了就一定会得胃癌吗?
要不要查?要不要治?
别急,本期博士说由我院夏淑晶博士为您一条一条解答。
夏淑晶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在国内核心期刊及国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参与市级科研项目2项,获得市级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1项,获得市级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1项。
专长:功能性胃肠病、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脂肪性肝病、肝硬化、胰腺炎、炎症性肠病等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的诊治;胃镜、肠镜、胶囊内镜的操作及内镜下止血、异物取出、狭窄扩张、支架置入、息肉及早癌切除等;食管高分辨率测压技术、24h食管pH监测术、胃肠电图、胃肠动力治疗、肛门直肠高分辨率测压等多种胃肠运动功能检测技术。
坐诊时间:周一至周五全天周六上午
坐诊地点:门诊4楼诊室
在门诊坐诊的时候,总是会遇到病人一脸愁容的对我说:“医生,我的菌(有些人甚至不能正确的说出是什么菌)是阳性的,该怎么办啊?会不会得胃癌啊?会不会传染小孩子啊......”作为专科医生的我,立马想到患者所说的那个菌其实就是幽门螺旋杆菌,接着面对这一系列的提问,我总是一遍遍的解答,但是似乎收效甚微,还是有很多人不能完全理解。索性今天就给大家全面的介绍一下这个寄生在胃内的菌——幽门螺旋杆菌。
1.
什么是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即通常说的Hp)是一种细菌,主要寄生在人体胃内的幽门部,形态似螺旋状,故而得名,在人与人之间通过口-口途径传播。
2.
幽门螺旋杆菌有哪些危害?
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多数患者并无症状和并发症,但几乎均存在慢性活动性胃炎,亦即幽门螺旋杆菌胃炎,感染者中约1%发生会胃恶性肿瘤(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5-10%会发生消化不良,15-20%会发生消化性溃疡。
3.
哪些成人需要治疗?
不是所有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患者都需要治疗,但以下患者必须治疗:
①消化性溃疡;
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③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
④慢性胃炎伴胃粘膜萎缩或糜烂;
⑤早期胃肿瘤已行内镜下切除或手术胃次全切除;
⑥需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者(PPI);
⑦胃癌家族史;
⑧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⑨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⑩个人要求治疗(注意:年龄<45岁且无报警症状者,支持根除幽门螺旋杆菌,但年龄>45岁或有报警症状者需先行内镜检查)。
4.
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会得胃癌吗?
幽门螺旋杆菌虽然是胃癌发生的环境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但仅有1%的患者会发生胃恶性肿瘤(胃癌、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5.
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预防?
理论上讲很简单,只要不让这种细菌进入口中就可以预防,但是面对国人平均59%的人群感染率,光自己预防还远远不够。尤其家庭成员中有个别人被感染后,必须和其它人分餐,餐具定期消*,使用公筷或者公勺夹菜盛饭,以免引起交叉感染。医院检查,发现阳性,同时接受治疗。
6.
儿童感染幽门螺旋杆菌需要治疗吗?
首先不建议对儿童进行常规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只有存在以下情况时进行检测:
①消化性溃疡;
②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③慢性胃炎;
④一级亲属中有胃癌的患儿;
⑤不明原因的难治性缺铁性贫血;
⑥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消炎药。但是患儿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只有存在消化性溃疡和胃粘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淋巴瘤时必须根除,其它情况不做根除要求。
总之,即使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也不要过分的恐慌和害怕。医院接受正轨治疗,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时服药和复检,就一定能彻底的根除幽门螺旋杆菌。
编辑
韩 爽
校对
王加华
审核
徐 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