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保额万的医疗险,为什么一毛都不赔给
TUhjnbcbe - 2021/6/4 0:13:00
你真的了解你购买的医疗险吗?你的百万医疗是不是这样买的?

我猜你是不是和我一样收到过这样的短信

或者这样的

然后他们会有一个这样大大的提示

有没有人大致看了下广告内容:万额度的保障,不限疾病不限社保用药,首月1块钱,一年也就两三百,就买了。我相信大多数人是这样的,包括我转行前几年在支付宝上的好医保也是这样买的。

至于买前仔细看看条款?

。。。密密麻麻那么多字,不存在的。

当然首先肯定一下,这些短信里链接的广告实实在在是正规保险公司出的正规医疗险都没有问题,以上两款产品和同类型的产品统称百万医疗。也肯定一下,买了的人一定是比没买的好的(认真做好健康告知的情况下)。

也找了平安的一款热卖的百万医疗的基本责任举例,可以看到百万医疗的主要责任包含:

住院、住院前后门急诊、指定疾病特殊门诊(即癌症化疗、肾透析等大病特殊门诊)

还是非常实用的。

不过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过,经常会在一些社交媒体上看到有人这样控诉:xx上买的医疗险,我这次住院一毛都没赔到!/只赔了几十块钱!(这里前提为病人做好健康告知,没有遗漏或者故意隐瞒病史的情况,关于健康告知的话题又可以再写3千字),那既然产品是正儿八经的医保产品,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

今天我来通过两个案例给大家解析一下什么样的情况下,我们购买的这些百万医疗险会发生理赔不了的情况,什么情况下我们购买的这些百万医疗是能派上用场的。

也来解析一下你购买的百万医疗是否能真正解决你对医疗资源的需求。你的医疗险买错了吗?

看得懂住院发票是一种能力

首先我们来看一张因为甲状腺癌切除手术住院4天产生的住院发票,看看这张发票购买的百万医疗能报销多少钱?

先说结论,这张发票共计花费.38,购买百万医疗,资料递交保险公司会得到的理赔款是:0元。

em....是不是毫无头绪?连发票都没看懂,只看懂了个“合计.38”,算账就算了吧。还有为啥花了多,一毛都赔不到??

首先要搞懂这个这些问题,我们要先拥有看懂一张住院费用发票的能力,看懂发票的能力又涉及到需要搞清楚发票里的几个名词概念和当地医保住院报销*策。

因此我们先来聊聊医保报销*策,医院所在地上海为例(以44岁以下在职员工为例,此处只探讨住院报销*策)

来,我再将报销*策拆分一下,住院哪些需要自己掏现金,哪些可以直接从医保账户中扣除,也更清晰一些(红色标记部分即为需要我们自负的部分)

我们再看回上张住院发票,也就能看懂这张发票的各项金额代表什么了

首先手术总费用.38由红框内三个项目组成,即住院总费用=现金支付+个人账户支付+医保统筹支付(敲黑板,要考的~)

其中

个人账户支付(.01)的计算方式即:

起付线+15%的个人承担部分*15%=.01】

现金支付(.92)即第二行中的三项相加:

自费项.35(医保范围外)

+

分类自负项98.57(如乙类药这种需自付10%-20%的药品)

+

自负项0:医保个人账户余额不足情况下额外需支付的钱(此案例中个人账户当年账户结余+历年账户结余总额足以支付个人账户支付部分,因此此处自负项为0)

医保统筹支付(.45)的计算方式即:

*0.85

那知道了手术费用的构成后,我们也就能确定哪些是商业报销可以报销的金额了(医保报销范围外费用),即

个人账户支付+现金支付=.01+.92=.93

免赔额

我们再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买了商业医疗险,这个案例赔付金额会是0呢?

这就牵涉到商业医疗险中的一个名词:免赔额。

简单来讲,就是商业医疗险中的起付线,低于这个起付线的部分,需要消费者自行承担。而市面上绝大多数的百万医疗的免赔额为元,因此该案例中实际个人支付部分为.93,未达到理赔标准,不予报销。

哪些情况买了百万医疗也不报销

现实中还有以下情况,需注意,以免发生以为自己有万保障,赔付时却发现大部分费用都赔不了的情况

1.首先文章开头基础的知识我再重复一下:普通门急诊的费用是不在百万医疗的报销范围内的(当然普通门急诊一般也不太会超过免赔额)

2.百医院普通部,不含特需部、医院。医院范围外进行就诊产生的费用,不管有没有超过免赔额都是不予赔付的。所以千万不要觉得自己买的百万医疗险有万保额就跑去特需部看病了,不在赔付范围内啊。。。

3.床位不符合要求,所住病房的床位费超过合同规定的规格也有可能会导致所有费用均不予赔付。如合同规定住院期间所住病房不得高于双人病房,但因医疗资源极度紧张(尤其是大城市),大部分时候我们住院是没法挑病房的,如果这时候我们被安排到了单人间的病房,实际理赔中,保险公司也有可能单人病房下产生的费用不予赔付

4.外购药是否涵盖,我们知道因为一些晦涩的原因,医院有些药(大多比较贵)在医院是没有的,有时候是医生开一个处方单,家属拿着单子去指定的医院,这种药品我们叫外购药,这部分费用,一些医疗险是不涵盖的,因此大家在选购百万医疗的时候记住留意一下是否有含外购药的责任。

其它赔付项就是根据不同产品的条款各有细节上的差异了。

百万医疗什么时候更能发挥用处?

那我们也再来看看什么情况下,我们买的百万医疗能派上用场

首先来看下国家卫建委公布的最新数据

平均一医院的人均住院费用,即.9元,刚刚超过百万医疗的免赔额(这也是百万医疗为什么便宜的原因,免赔额便过滤了大量的赔付)

这里再放一张因胰腺炎住院12天的手术清单,

我们再来算一下百万医疗的理赔金额:即.93(现金支付)+.95(个人账户支付)-(免赔额)=.88元。即手术总花费近3万7,报销额度仅不到。

所以不知道大家通过这两个案例脑海中构建出动辄大几百万保额的

百万医疗更适用的使用场景了吗?

对,大病开支。

比如恶性肿瘤(除甲状腺癌以外)所需的社保不涵盖的靶向药、进口药、化疗费用,费用异常昂贵的手术等。

因一些普通的小手术住院的情况,其实百万医疗能派上的用处不大。

而动辄-万一年的额度除了比较吸引人以外,在限制了普通部及病房标准的情况下,其实是极少有机会用到这么高保额的。

如果住院,你想住什么病房?

设想一个场景

如果有一天因为小手术,你需要住院4天,你愿意住什么样的病房?

是四人间还是单间?是普通部还是特需部?

医院病房价格

保险行业有这样一句话:重疾险只会买贵不会买错,而医疗险是会买错的。

因为重疾险在28种疾病定义都被统一,且28种疾病理赔数量占重疾理赔总数95%的情况下,只要符合理赔条款,都是能够得到理赔款的,买贵了更多的是保费和赔款杠杆高与低的问题,不会买错。

但医疗险作为一个非常注重市场细分化的保险品类,是真正的会买错的。(下图列举了市场上个人医疗险的三个分类)

试想一下一个就医习惯是去特需部就医的企业高管(愿意花钱买时间和服务),如购买的只是百万医疗,其实真正需要用时,百万医疗是派不到用处的。

而买错可怕的不是损失一年几百块的保费,而是他以为自己拥有自己需要的保障。而当他用真正的实践得出自己买错医疗险的结论的时候,自己大概率已经成为拒保体,再也买不到医疗险了。

但是如果一开始购买的就是中端医疗呢?(30岁的人购买0免赔的中端医疗价格也就比1万免赔额的百万医疗贵几百块),用案例一和案例二举例,分别能得到的理赔就会变成.93和1.88。(且使用中端医疗入住特需部病房后,支出会提高,赔付金额也就更高)

关键时获取医疗资源的门票

而我也建议大家试想两个问题,

万一哪天需要住院,自己是否能接受住在4人间甚至6人间的病房,如果不能,建议还是多花几百块买个中端医疗吧。因为大不部分在普通部住院的情况是没有机会让你挑病房的。而特需部一般最差也是2人间。

万一哪天大病,手术需尽快实施,存活希望才更大,医院的手术排期已经到了半个月后。唯一的解法是手术医生将手术搬到他医院,费用贵十倍,但第二天就可以做手术,你是否为了节省医医院排期?(同公司同事真实案例,医院,花费上百万)

很多时候,尤其在北上广成都这四个医疗资源被全国人民共享的城市,大病支出只是其中一个问题。但更多时候摆在患者面前的问题是如何获取这更优质的医疗资源。对于城市里的小康家庭而言,拿出上百万治病可能是卖掉一套房可以解决的。

但是如何在这个医疗资源紧缺的时代,最快时间找到专家、最快时间安排手术,如果国内治不好国外有希望,要不要去国外尝试?才是最难解决的。(尤其对于赴异地治疗的家庭)

而帮助消费者整合了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最好的医疗资源的中高端医疗险,才是普通人解决这些问题最简单的方式。

而我们也需要改变一个固有想法,医院看病才需要的,我们普通人不需要这种奢侈消费。

其实不是,高端医疗当然也可以在特需部国际部使用(且医保统筹支付金额可抵扣免赔额)

高端医疗更多的是在面临生命的分叉口的时刻,给予我们更多的选择的机会。让必要时去私立做手术(如场景二的案例)、去国外尝试更先进的治疗的费用都不变成那个你生的希望的阻碍。

木木保酱

立志成为你身边的保险规划师

手把手教你了解保险知识、避坑产品陷阱

扫码咨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保额万的医疗险,为什么一毛都不赔给